【第五屆近現代漢傳佛教論壇】 報導 III

佛法傳布見願心
聖基會舉辦第五屆近現代漢傳佛教論壇
2019-12-21

銜接起佛教過去與未來的歷史長流,2019年第五屆聖嚴教育基金會「近現代漢傳佛教論壇」,於12/21上午9點,在人文氣息濃郁的桃園齋明別苑展開,接連兩天計有6場論文發表,並以圓桌論壇邀集法鼓山僧團與學界代表,為近500名聽眾講述聖嚴法師及其師友在傳布佛法時的精采故事。

迎接美、日、法、越南、新加坡與兩岸三地學者,共襄這場學思盛會。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表示,法鼓山著重教育和關懷,而推動佛教教育,尤需仰仗學界對於漢傳佛教的認同與支持;因此要感謝學者們能為大眾講述佛教、栽培後進,也要感恩聽眾給予宗教或信仰研究的熱忱及鼓舞。

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還特地介紹幾處別具特色的分支道場,例如桃園齋明寺、高雄紫雲寺尚存的臺灣早期文物建築、信仰史蹟等等,均是近現代佛教中頗具研究價值,有待發掘的題目;歡迎學者專家蒞訪法鼓山各分寺院,並結合學術、休閒和修行,讓平時繁重的身心能夠體驗清楚放鬆。

融合宗教、學術相輔相成,完善各項史觀論述,論壇以「剎境不隔─漢傳佛教的傳播」為題,從不同時空脈絡中的漢傳佛教,尋找出共通的弘法本懷。聖基會執行長楊蓓更點出,如能感同身受那些無畏於戰亂、異地的僧人,他們分享佛法的信念,就足以啟示大眾反思,生命中的中流砥柱是甚麼?

楊執行長回顧這項論壇,實源於 聖嚴法師凝聚華人學術研究圈的願心。在聖基會2015年邀集廖肇亨、果鏡法師等各領域僧俗學者參與討論後,就形成每年固定舉辦的論壇,形式上則更偏重與談對話;主題從佛教教育到佛教傳播,希望也能讓信眾可以更加認識、堅定自己所信仰的法義。

本屆發表題目為:明清之際渡日黃檗僧侶詩文中的聖境與俗世─以福濟寺系為中心(廖肇亨)、十七世紀閩南臨濟宗拙拙禪師(1590-1644)與越南佛教發展史談論(范文俊)、晚清中國對日本明治佛教的認識(陳繼東)、緇衣而經略四境─太虛與國民政府時期的邊疆經營(紀贇)、旅美高僧宣公上人(1918-1995)如何在美洲將漢傳佛教介紹給西方人?(釋恆實)、漢傳佛教的全球化歷程及其新態勢(汲喆)。

擔負起現今漢傳佛教的傳播重任,聖嚴教育基金會表示,現正進行明年「第八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」的論文及專場徵稿;而為鼓勵從事當代漢傳佛教以及聖嚴思想學術研究,該會特置有「聖嚴漢傳佛教碩博士論文撰寫獎助」、「聖嚴漢傳佛教傑出博士論文獎」。相關辦法請見基金會網站(http://www.shengyen.org.tw/ )。

◎文:張曜鐘 20191221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