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調整我們的心靈環境,我們才會對這個世界友善,會對萬事萬物生起慈悲心。」2022/11/19下午2點,聖嚴教育基金會在法鼓德貴學苑,邀請4位環保實踐代表人,進行「跨界視野與對話」,座談由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主任辜琮瑜主持,聖基會董事長蔡清彥與近80位民眾,共同聆聽達人如何運用創新的思維,投入環保實踐、環境保護、生活改善,以心靈環保創造更友善的世界。

「我們推動『裸買裸賣』的市集」、「飲食只是一種選擇,但你的選擇會讓其他生命別無選擇」、「吃進去的不只是食物,還有背後的祝福」,張芷睿自述受到家人的影響,走上維護動物生命權的道路。她致力推動純素飲食與零廢棄市集,3年來已舉辦過20場市集、16場公益活動。


「自備容器買東西,是一個很簡單的生活態度。」黃尚衍表示,成立無包裝商店5年以來,約已減少3公噸的垃圾量,籲請民眾用多少買多少,不要製造廚餘,浪費食物。他分析,消費者易被商場宣傳方式給吸引,為了節省造成大量購買,卻往往沒有計算物品囤積、冰箱耗電、時間消化等等成本。



蕭麗吉則從一對日本夫婦配合四季變化,實踐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說起,闡述都會中其實有許多看不見的生態系,都同樣渴望「家與家人」的延續。目前她正在推動讓都市公園裡可以有多樣性的植栽,並且讓落葉留在原地,因為「落葉可以啟動土壤下的生態系,成為土壤動物的養分」。


以漢字拆解來說明「斷捨離」哲學,王艾岳強調,那是種「拿得起、放得下」的生命態度,並不是講究只留下最少的物品,而是選擇「將適當的東西,留在你的生活裡」。她說很多人實施斷捨離後,仍執著於「這是我的空間」,事實上需要「空出來的位置,是心量、是利他的位置」。

◎文、平面攝影: 林雅櫻 20221119

TOP